发布日期:2022-06-11 浏览次数:0
鸡粪脱水机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有了新路子:
宜城市连续八年获评“*家生猪调出大县”。目前年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牛、羊和家禽生产总量也大幅提升。如何防治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宜城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问题。经过不断的调查研究,今年以来,该市在全市46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配齐粪污处理设施,推行种养结合资源化、生态处置无害化和源头控制减量化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新路子。
根据畜禽规模养殖场区域环境、规模大小和养殖畜种不同,该市重点推广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模式。
对现有的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场通过设施改造,在周边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等产业。对平原、丘陵等中小规模散养密集地区,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办法,对养殖场畜禽粪水干湿分离,由专人专车上门收集、集中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种植业、林果业生产;对散养户或联户建造沼气池。引导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大型畜禽养殖企业,流转一定面积的农、林、渔业生产用地,采取生物工程技术处理方式,将畜禽粪便、污水分别转化成有机肥料、沼气能源等,形成局部区域内的综合循环利用。
从源头上抓起,实行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排放。该市实行治旧控新,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完善治污设施,改造生产工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运行,形成源头控制、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从过程上控制,实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扶持畜禽养殖企业发挥污染治理责任主体作用,加大污染防控力度。因地制宜地实施多种循环利用和生物垫料养殖等经济适用的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模式,再从末端上挖潜,实行资源化利用。